Member-only story

最大條道理可以寫廣東話嘅文體

居然到 2019 年都仲係未有人寫

阿擇 (Chaaak)
4 min readFeb 24, 2019
Lost and Found 粵譯 P.11 P.12

呢幾日同幾個朋友傾粵語書寫問題,同文言文嘅定位。大家似乎都認為粵語要由文言去吸收養份,用文言文去建立「雅」嘅成份,避免粵語變得太「俗」。

雅俗係語言群體慢慢建立出嚟嘅概念:家庭、日常生活可以用嘅語言,自然會有多啲俗嘅講法;正式場合、書寫先至用嘅語言,就發展唔出太多俗語。大眾覺得文言嘅行文高尚、典雅,係不爭嘅事實,呢點喺整個東亞文化圈皆然,唔易改變;但係呢點唔應該妨礙現代嘅書寫語言發展。如果因為粵語【有】粗俗嘅講法,就排除粵語書寫,排除佢嘅語法語彙,係極端嘅做法;為追求「雅」而無視文字嘅實際用途,亦都有啲離地。

粵文發展經常被人誤解,我認為大家或者喺以下幾點要有共識:

  1. 要明白用粵文書寫,本質上冇任何問題。
  2. 粵語應該由各個語言度吸收養份,而漢文(文言文)、官話文,都可以係養份嘅來源,至於多少,可以斟酌 [1]。
  3. 「乜嘢係粵語」唔需要靠其他語言去定義。一個講法唔會因為普通話有,就忽然變得唔係粵語。所以我唔會因為「禁止」喺日文、普通話、韓文、越南話有,就將粵文嘅「禁止」改晒做「唔准」。
  4. 用粵詞粵法,並唔係放棄口語同書面嘅分別,而係變返現代語言嘅常態:書寫體嘅文字同口語語法大致相同,唔應該每每要靠另一隻語言嘅母語者語感去寫嘢。
  5. 支持粵文書寫亦唔係要否定粵語朗讀中文書面語嘅地位,因為相近嘅書寫語言,我哋依舊可以用母語朗讀。

今次淨係講一個實際用例,去講點解有啲情況下,我哋應該用粵語嘅語法同詞彙。

兒童書

《We’re going on a bear hunt》 封面

我諗起呢本叫 We’re going on a bear hunt 嘅書。本書喺英文世界好出名,係講一家人去森林打獵捉熊人嘅故事。世界各國嘅小朋友,睇住英文版或者自己語言嘅譯本,父母可以唱或者讀出嚟,而小朋友會聽得明。好似英文版:

We’re going on a bear hunt
We’re going to catch a big one
What a beautiful day
We’re not scared

啲字可以唱出嚟,講出嚟,帶節奏,有感情,細路聽得明。

中文版呢?

我們要去捉狗熊
要捉一隻大大的
天氣這麼好
沒甚麼好怕的

--

--

阿擇 (Chaaak)
阿擇 (Chaaak)

Written by 阿擇 (Chaaak)

《粵典》創辦人,而家全力推廣粵文書寫。Founder of words.hk and advocate of Written Cantonese

Responses (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