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
通才主義係社會滅亡之路

阿擇 (Chaaak)
3 min readAug 20, 2018

--

古人好多事要親力親為,迫不得已樣樣都要識。一個讀書人除咗禮樂射御書數之外,可能仲識得耕田,識鬥木、識打鐵、識煮飯、識針黹,基本上係萬能嘅。

Photo by Mike Fox on Unsplash

本來萬能人已經冇存在嘅必要:喺多人聚居嘅地方,開始出現分工,唔使每個人都識晒所有嘢。你想食豬肉你去搵豬肉佬,你想做衫你去搵裁縫。於是每個人可以搵樣自己叻嘅嘢去練,去搵食,又唔使嘥時間乜都自己做。呢種技術交換係現代社會嘅重要基石。

可惜呢樣嘢行咗幾千年,開始有一股逆流。越嚟越多人話呢種專才主義唔掂,令大家視野太窄,所以我哋要多啲通才,要啲人乜都識啲。於是大公司請人,成日追求全能,要 all-rounded 。最好就係表達上佳、體能好、有固定作息、識兩三種外語、文理商都掂等等。我唔質疑 all-rounded 嘅好處,但係假設所有人都以「成為通才」為目標,個個都要乜都識,結果可以好不堪設想。

喺有限嘅時間入面,每個人都可以學到一大堆技能,但係學多一樣嘢,意味住學其他嘢嘅時間會少,係取捨嘅過程。學校嘅教育正正就係喺廣同深之間做取捨,而過往嘅做法係取深,唔取廣。所以你會集中學幾科,中、英、數、常識,都要深入讀,其餘嘅事物就靠學生自己探索。如果成個社會都學識晒所有嘢,用土法煉鋼嘅方式學晒所有搵錢有用嘅技術,唔去深造,結果就係每個人都只係識少少扮代表。如果咁不幸大家都係睇住個就業市場,或者中小學收生邊樣技能吃香,再決定自己/仔女要學咩技能,相信會係另一種悲劇。當有一樣嘢係你識,其他人唔識,我哋叫呢啲做 edge。但係你識嘅嘢,同全世界一樣,噉即係求其一個人都可以取代你啦?噉你仲邊度有優勢?

好可惜,對於一個「每日有5個鐘課外活動,平均分做10等份,分別學「游水、乒乓波、寫程式、小提琴、畫畫、芭蕾舞、奧數、記憶法、毛筆字、西意法德任揀一款」嘅小朋友,佢哋永遠都唔會有足夠深度。你問任何一個有返咁上下成就嘅人,有幾多個係因為「識得多嘢」而成功?好多高深嘅技術,唔係靠一大堆家長計劃、課餘興趣班,每日定時定候逐少逐少噉學返嚟。更多時,係你對一樣嘢極有興趣,專心致志,由朝煲到晚,玩一個月、一年、十年,然後變到好叻。呢啲先至係 edge 嘅真締。

推廣通識嘅時候,不妨諗諗,搞到大家周身刀冇張利好,定係一個社會入面各人有自己嘅專長好?通才教育其實係行緊返轉頭,學返古人嗰套,所有人都學同一堆嘢,個個都半桶水,令到人同人之間嘅差異收窄,個個都係識嗰啲嘢。就算咁啱你學嘅嘢入面有一樣有用,你都唔會夠專心學一樣嘢嘅人咁好。記住,你識九樣膚淺嘅知識,點都及唔上一樣嘢學得深入。真正嘅分散投資,係成個社會去做,鼓勵大家揀樣自己鍾意嘅,本住有前冇後嘅心態去鑽研,社會先至會夠多元。當然揀錯嘢學嘅人,例如窮一生精力練天眼通嘅人,可能真係會餓死,但係噉樣做整個世代先至冇咁易俾人淘汰。

原文載於 爾雅集,原題為《亂世搵工之道,有前冇後打死罷就》

--

--

阿擇 (Chaaak)
阿擇 (Chaaak)

Written by 阿擇 (Chaaak)

《粵典》創辦人,而家全力推廣粵文書寫。Founder of words.hk and advocate of Written Cantonese

No responses yet